
(图1:祝铭纬学长主讲“如何做好一份作品集”,结合课程内容展示。)
11月21日上午10:30,武汉学院五号学楼4403教室开展《互动游戏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优秀毕业学长经验分享会。活动由该课程任课教师陆艳老师组织,邀请2020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校友、现就职于腾讯火影项目组的游戏美术设计师祝铭纬,为数媒2302班同学作“如何做好一份作品集”专题分享。本次活动作为《互动游戏设计》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旨在推动课程教学与行业实践深度衔接,帮助学生在系统学习游戏设计理论的同时,提前了解岗位要求与发展路径。

(图2:分享会现场,《互动游戏设计》课程课堂秩序井然。)
本学期《互动游戏设计》课程以“基本游戏设计工具、游戏的种类、玩家体验、迭代式游戏设计过程、设计价值、游戏角色设计”等内容为主线,引导学生从玩家视角逐步过渡到设计师视角,系统理解游戏的构成要素与创作方法。分享会上,祝铭纬学长紧扣课程脉络展开讲解:他从“游戏发展与分类”切入,结合自身从校园迈向职场的经历,说明在进行作品集规划之前,必须先厘清游戏类型、目标平台与核心玩家,这是搭建作品集框架、梳理项目思路的前提;在展示场景与建筑案例时,他将课程中“基本设计工具”“迭代式游戏设计过程”的知识融入讲解,细致拆解草图推演、单体拆分、色彩调试与气氛图塑造的全过程,让同学们直观感受到一个游戏场景如何在不断迭代中从概念走向成熟。

(图3:学长优秀作品项目案例)
围绕课程后续的“玩家体验”和“设计价值”章节,祝铭纬学长进一步强调,优秀的作品集不仅要画面完整,还应回应玩法逻辑与情绪节奏。他以真实项目为例,分析如何通过镜头视角、光影节奏和空间引导来塑造玩家体验,如何让角色造型、建筑风格与世界观设定形成统一的价值表达。谈及“游戏角色设计”的难点时,他鼓励同学在课程作业与项目实践中,主动思考角色在游戏系统中的功能定位与行为动机,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富有说服力的设计语言。

(图4:同学们围绕作品与学长交流探讨,互动气氛融洽。)
在互动提问环节中,同学们围绕课程学习与作品集准备积极发问:有人关注“场景向作品集中哪些内容最能打动用人单位”,有人思考“个人风格与项目风格应如何平衡”,也有人提到“怎样在作品集中体现玩家体验与设计价值”。祝铭纬学长逐一回应,指出课程中反复强调的“扎实基本功、系统化思维、以玩家为中心”,正是企业衡量新人设计能力的重要尺度。他建议同学们在完成《互动游戏设计》课程作业时,就以真实项目为参照,完整保留草图、版本更迭和思路推演,将每一次课堂练习都沉淀为未来作品集中的可靠支点。
本次经验分享会将课堂理论与行业实践有机融合,使《互动游戏设计》课程的知识体系在真实案例中“立体起来”。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游戏类型、玩家体验、迭代设计与角色创作等重点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从课堂项目迈向职业实践的路径。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在后续学习中进一步打牢专业基础、完善课程项目,用更扎实的作品回应时代对高素质游戏设计人才的需求。艺术与传媒学院也将继续依托课程建设和优秀校友资源,推动课内外同频共振,助力学生在数字游戏设计领域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