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日,艺术与传媒学院在547会议室召开了新年伊始的首次专项工作会议。此次会议的核心议题聚焦于深入解读学校近期下发的相关文件精神,并全面规划部署2025年度学院的工作重点。院长欧阳慧、副院长陆艳,以及各系(中心)的主任、副主任、专业负责人、教学秘书和实验管理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伊始,副院长陆艳首先详细解读了《武汉学院教育教学数智化行动计划(2024-2027年)实施方案(试行)》的文件内容。她提到,学校计划将在2024-2027年间形成具有武汉学院特色的“人工智能+教育”新生态,建成教育教学数智化示范高校。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AI赋能教育新生态、汇聚优质数字化课程新资源、完善教师数智化教学能力新培训和推进课堂革命新教学等进行深入改革。学院要围绕编制2025版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五育融通”理念与实践,配合学校构建智慧教学平台一期和二期,完成学校计划立项建设的100门左右校本数字化课程和教材中的30门 ,深化产教融合,跨学科、跨校、跨界合作共建数字化课程群。
随后,院长欧阳慧就两个文件传达的精神内容提出2025年学院的工作要求。一是要建设智慧教学平台,推动课程的数字化转型。未来教学质量监控将迈向大数据分析时代,教师的评价体系将发生变革,不再仅凭人为判断,而是基于实时数据如学生抬头率、知识点掌握度等,通过智慧教学平台精准分析。该平台能全面展现学生学习状态,监测教师课堂内容与大纲匹配度,剔除冗余。核心、特色及一流课程等都必须要融入此平台,以适应未来评价体系的变化;二是要试点一批产教融合、交叉融合的微专业,跨学院、跨专业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与创新;三是要探索数字化的教学改革,孵化教学改革成果。省级及国家级教研项目作为申报教学成果奖的重要基石,不可或缺。高质量的教改类文章及学生获奖亦构成重要支撑。同时,国家级、省级一流金课及基层教学组织荣誉等都是重要成果体现。特别是数字教材在申报教学成果奖中尤为重要。
在2024至2029年的学科建设行动计划中,欧阳慧着重指出,学校将紧密围绕硕士点的申报工作,不断强化并加大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她强调,为确保硕士点验收及审核评估的顺利过关,学院在未来五年内将立足于前期已奠定的坚实基础,持续推动国家级与省级纵向项目的申报工作。特别鼓励教师们在上半年内完成横向经费的到账任务,并在下半年顺利完成项目结项。同时,她期望在发明专利领域能取得更多显著的突破。此外,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科建设,学院还规划了柔性引进高层次学科带头人的战略,并计划聘请双师型教师及行业企业专家担任产业教授。
欧阳慧还传达了学校关于经费使用的最新指导方针。鉴于当前经济下行等因素带来的挑战,学校未来将更加严格地管理经费使用,要求大家精细做好预算规划,并合理削减不必要的经费开支。同时,她鼓励大家在遵循学校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汇聚资源,聚焦于打造学院的特色成就与亮点,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最关键的地方。
最后,欧阳慧对寒假期间的工作规划进行了细致部署。她要求各系在假期内务必完成2025年人才培养方案的最终定稿,并着重指出了几个关键发力点:特色课程的开发要突出学院优势,学分体系需进一步优化以实现“瘦身”与高效,以及加速美育通识教育数字化平台的建设。她再三强调,这些工作的扎实推进将为学院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而稳固的基础。
此次会议的召开,不仅让参会人员深入了解了学校近期的相关文件和政策要求,也明确了2025年学院的工作方向和重点。参会人员纷纷表示,将按照会议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投身到各项工作中去,为学院的未来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