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艺术与传媒学院在学5209会议室召开“十五五”本科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专题研讨会。学院领导班子及全体教职工齐聚一堂,共同总结“十四五”建设成效,研讨未来五年发展蓝图,为学院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

陆艳副院长系统总结了学院"十四五"期间取得的丰硕成果。在专业建设方面,学院建成1个省级一流专业和1个校级一流专业,构建了四系一中心教学体系,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在评估中获评优秀。课程建设成果显著,拥有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3门。实践教学体系持续完善,建成35个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共建8门校企合作课程,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超过90%。学院实验室总面积达3553平方米,新增虚拟现实、数字动画等特色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现有专任教师79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1人,双师型教师35人。同时,她指出学院在跨学科融合、省级教改项目等方面仍存在不足,并提出"十五五"期间将以"数字化应用、交叉化融合、国际化拓展"为战略方向,重点建设2个省级一流专业,新增游戏艺术设计专业,打造跨学科课程群与产学研平台,推动学院实现高质量发展。

曹辉书记在学生工作与党建工作规划中指出,“十四五”期间学院在管理体制机制、全人育人体系和工作品牌创新等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为此,“十五五”期间将着力构建“深化一项改革、强化两支队伍、完善三个体系、实施四大工程”的工作新格局:推进“五育融通”培养体系改革,实施德育创新、智育数字化转型和美育千人计划;建强辅导员和学生干部队伍;完善科学规范、责任考评和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打造“铸本工程”“树人工程”“平安工程”“修身工程”四大育人品牌。党建工作将围绕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深化作风建设、推进纪律建设、完善制度体系五大任务,通过深化理论武装、建强骨干队伍、创新活动载体、培育优良院风、建设廉洁文化等举措,构建与学院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党建工作体系,推动形成“三全育人”良好生态,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欧阳慧院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学院在“十四五”期间取得了丰硕的“整理式成果”,包括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精品教材、A类赛事获奖数量等突出成绩,为申报教学成果奖奠定了坚实基础。她强调,“十五五”期间要实现向“规划式成果”的战略转型,重点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整合现有成果,以跨学科思维申报省级教改项目,补齐教学成果奖申报的关键短板;二是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教学成果的高效孵化与创新突破;三是构建科研反哺教学机制,通过跨学科团队建设培育特色成果。
最后,欧阳慧院长对当前教学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她指出,要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特别要求教师角色从“演员”向“导演”转变,以加强课堂设计与互动;同时,优化实践课程学时配置,推动从“模块化”向“全学程”的排课模式转型,确保教学安排科学合理,提升课堂实效。为迎接2027年审核评估,她要求各系建立外聘教师数据库,确保师资结构达标。此外,她强调要通过举办美育交流成果展等活动,深化校企合作,并以此为契机,了解行业与同类院校动态,探索差异化发展新路径,为学院“十五五”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本次会议全面梳理了学院“十四五”建设成效,明确了“十五五”期间以数字化转型、跨学科融合为核心的发展路径。学院将凝聚全体教职工智慧,进一步完善规划方案,共同推动艺术与传媒教育质量提升与创新发展,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