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能青年影像学院活动高校站落户武汉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11月3日周一晚6点—9点在武汉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大厅主办,分享会在热烈的器材体验中拉开序幕。同学们使用主办方提供的多款佳能相机,有的专注拍摄现场模特的动态神情和模特与背景之间碰撞摩擦出的活力;有的精心构图捕捉静物细节,还有的体验VR摄影利用鱼眼镜头拍摄所带来的沉浸式视角;即时照片打印区,同学们手持刚出炉的照片互相品评,在实践中感受不同器材的成像特点。


分享会还在5201教室举办了一场生态人文摄影讲座。佳能影像官生态摄影师孙晓东以“用生态人文影像探索江南湿地的秘密”为主题,通过记录上海貉的生存足迹与江南蚕桑文化的传承,向同学们展现了摄影在生态观察与文化保护中的多元价值。活动旨在拓宽学生视野,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时启发大家用镜头探索身边未被注意的生态故事与文化细节。


在这场充满实践乐趣的氛围中,生态摄影师孙晓东的分享为同学们打开了另一扇窗。他以上海城区貉的影像为例,展示了野生动物如何适应城市环境:镜头中,貉穿梭于小区绿化带与公园角落,毛色与动态被相机细腻捕捉,既呈现了物种的生存智慧,也引发了观众对城市生态共存的思考。孙晓东强调,拍摄时坚持“无干扰”原则,通过耐心等待与细致构图,可能一张照片的诞生让摄影师等上数10小时不等,但这样的影像也成为真实的生态见证。
江南蚕桑文化的记录,从蚕卵孵化到缫丝成线,一系列作品不仅留存了传统工艺的流程,更捕捉到匠人手中的温度与专注,从照片中依然能看到出传统的养蚕缫丝技术。同学们通过画面感受到蚕桑文化的生命力,也体会到摄影在文化传承中的独特作用——它不仅是技术,更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这场融合实践体验与深度思考的分享会圆满落幕。同学们不仅通过亲手拍摄掌握了器材使用技巧,更在孙晓东的作品中看到了摄影的更多可能,也在分享会快结束时与孙晓东老师探讨摄影的问题,如生态摄影的器械和“萌新"上手的注意事项等。那些定格在照片上的貉影与蚕丝,那些打印出来的实践作品,都在诉说同一个道理:镜头既能记录美好瞬间,也能承载生态与人文的深层思考。这场活动在每位参与者心中播下了用影像关注世界、传递温暖的种子。
本场活动得到了多方大力支持:佳能公司、校企合作单位武汉咔拍数码有限公司、武汉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学工处。影视摄影与制作教研室全体老师参加了分享活动。

